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旅健康  >> 查看详情

“国家队”证金公司入列多家上市公司十大股东

来源: 环球评报新闻网  日期:2021-10-25 12:17:35  点击:632 
分享:

    “国家队”证金公司的资金动向,已成为左右当下A股市场走向的一大因素。证券时报记者通过多方采访和查询了解到,证金公司进入了多家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截至目前,确定证金公司入股的公司有华丽家族华兰生物三聚环保锡业股份广生堂四维图新尔康制药友阿股份。其中三聚环保持股比例已达“准举牌”的4.9%,不过,“私募一哥”王亚伟则于近期减仓三聚环保,减持量高达549万股。

  根据规定,每月15日和月底,上市公司将从中登公司处获得最新的股东名单。不过,对于记者的采访,大多数公司以信息披露规定为由,不予披露股东信息。如恒生电子中储股份中海油服鹏欣资源新黄浦西藏城投等公司向记者表示,暂时不便披露股东持股信息,北京城建中华企业则回应“尚不知晓”。唯一告知详情的是华丽家族,公司称,截至7月15日,证金公司持有公司股份601.04万股,在股东名单中排名第34位。

  随后,记者在深交所互动平台上向多家上市公司提问证金公司的持股情况,大多数公司也表示不能披露。比如,东方财富在平台上回应记者提问时称,会在半年报中披露截至6月30日持股5%以上股东持股情况及前十名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

  当然,也有部分公司对外提供了证金公司的持股信息,时间均截至7月15日。其中三聚环保披露,证金公司持股3241.29万股,位列第三大流通股股东;华兰生物披露,证金公司持有公司770多万股,而该公司一季报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数量为600万股;锡业股份披露,证金公司持股1624.87万股,位列第五大股东;广生堂披露,证金公司持股64.86万股,位列第二大流通股东,占流通股比例为4.63%。

  值得一提的是,三聚环保一直是王亚伟的“珍藏品”,自旗下产品成立伊始一直持有。而最新数据显示,王亚伟近期大幅减持了三聚环保:截至3月31日,王亚伟持有2538万股,在4月份10股转3股后增加为3299万股,与7月15日持股数量2750万股相比,减持了549万股。

  记者了解到,证金公司还入股了尔康制药和友阿股份。而四维图新则披露,证金公司已成为四维图新第三大流通股股东,紧随第二大流通股东深圳市腾讯产业投资基金。不过,证金公司持股比例“未达到举牌标准”。(来源:证券时报)

  证金公司半年报靓丽业绩超三年总和 “证券央行”或将名副其实    

  “证金公司的定位本来是证券央行,但是之前由于它的体量过小,并没有起到稳定市场,平抑过度波动的作用。”华东一家券商副总裁曾坦言。

  随着A股的渐渐企稳,作为市场稳定主力的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证金公司),将在“后股灾时代”发挥怎样的作用,正引发市场猜测。

  事实上,就在上半年的牛市中,证金公司的业绩已在“传统业务”方面取得数倍增长。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得的数据显示,证金公司2015年上半年所取得的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已接近甚至超过前三年的总和。

  虽然如此,但在此次股灾之前,由于市场普遍缺少券源,且证金公司固有体量与规模不断扩大的A股市场相比仍然有限,因此其稳定市场的职能定位也曾一度被边缘化。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经过此次救市洗礼,从幕后走向台前的证金公司的实力将顺势加强,在A股回升并渐渐步入常态化后,证金公司通过间接方式对市场单边波动进行调节的能力也有望得到提高。

  翻倍成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就在化身成为此轮A股“救市载体”的前夜,证金公司在A股市场上半年的持续活跃下,其相关业务规模与经营业绩也实现了成倍的扩张。

  7月2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一份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证金公司的总资产为1329.23亿元,较2014年底仅增长4.98%。但在创收方面,证金公司今年上半年的经营数据则非常亮眼,数据显示,其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已达47.97亿元,而净利润则达32.50亿元。

  相比之下,证金公司2014年全年实现的营业收入与净利润仅为31.32亿元和21.81亿元,这意味着,该公司今年上半年的两项业绩指标已分别是去年全年的152.55%和149.05%,上半年两项指标接近甚至超过2012年-2014年全年的总和。

  分析人士指出,正是上半年的牛市行情带动了证金公司转融通业务的需求提振,并助推了其业绩爆发。

  “证金(公司)主要受益于牛市中的融资需求,在牛市启动之前,券商有自己的融资渠道,例如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短融或者公司债,但是A股活跃后,资金不足已是常见现象,所以证金的转融资业务量也提高了。”北京一家中型券商非银金融研究员吴鹏飞(化名)表示,“融券也一样,是规模助推了收入”。

  转融通方面的数据佐证了这一点。据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证金公司前6个月的转融资规模合计达1093.30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60.25亿元增长达95.15%;而与此同时,其转融券业务规模也得到放大,截至去年底,证金公司的转融券余额约为107.51亿元,而在今年6月底,转融券余额已达186.87亿元。

  在此次A股维稳行动中,作为“救市SPV”的证金公司的资产规模或再一次获得扩大。

  7月9日,证金公司获得来自股东的第三次注资,将其资本金由此前的240亿元提升至1000亿元,该笔资金完成实缴后,证金公司的净资产有望达到1059.860亿元,同日,其亦还完成规模达800亿元的短融券的发行。

  截至7月13日,证金公司还从招商银行农业银行等不少于17家商业银行处获得了总额达1.28亿元的同业拆借额度。

  调控能力或将增强

  伴随着此次股灾的爆发与援救,证金公司资产规模扩容的影响或许还将在“后股灾时代”持续发酵。

  事实上,在承担此次救市任务前,虽然证金公司的职能定位于“运用市场化手段开展转融资和转融券,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但因体量问题,其市场调控功能一度被边缘化。

  “证金公司的定位本来是证券央行,但是之前由于它的体量过小,并没有起到稳定市场,平抑过度波动的作用。”华东一家券商副总裁曾坦言。

  而经过此轮股灾的历练,证金公司实现了现金资产与证券资产“双扩容”,其在单边市场下的调控能力也有望得到增强。

  “证金公司账户买入的股票虽然现在暂时不会退出,但退出始终是要考虑的事情。” 吴鹏飞认为,“但也可以考虑将部分持有证券作为融券池开展转融券业务,而且市场也普遍缺券,这样将会强化证金公司在常态化市场下的”间接“调节作用。”

  而在吴鹏飞看来,在获得一定体量后,证金公司可以通过调整市场融资、供券及其借入、出借的利率价格实现对市场的间接调控,而该方式与在二级市场直接进行证券交易相比,更加体现市场化原则。

  事实上,就在此次A股维稳期间,亦有证金公司启动对市场调节的“迹象”出现。

  就在多部委联合启动救市的7月6日,曾有多名投资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反映,其所在券商已停止供券,而后来公开的证金公司的转融券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细节。

  数据显示,7月6日之后的6个交易日内,转融券的数据一度为零,而在7月14日仅出现了期限为28天的5万股后再度维持了连续4个交易日的零记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照转融券历史数据发现,转融券近三年来出现连续两天以上的零记录仅有两次,而上一次则发生在2013年3月25日至4月3日期间;与之对应的是,彼时上证指数从2月18日的2444.80的高点下挫至3月28日2236.30点,29个交易日内累计下挫达8.06%。

  “窗口叫停转融券以及券商叫停融券的情况并不是这次股灾的先例,在以前的市场大跌中也出现过。”上海一家私募基金投资经理指出,“关键是(证金公司)有足够体量,且转融通业务上能够占到一定比例时,对市场的间接调控就有效果。”

相关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