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第二家园  >> 查看详情

印象古戏台~世界华文媒体江西行走进古戏台之乡--乐平

来源: 环球评报新闻网  日期:2021-10-25 13:31:24  点击:733 
分享:

香港评报讯:9月6日,2017世界海外华文主流媒体江西行采风团走进中国古戏台之乡--乐平。采风团一行受到了纯朴、善良、好客的的乐平人民的热情接待,并观看了闻名海内外的乐平古戏。 

\

据中共乐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群芳介绍,乐平是中国戏剧之乡,也是赣剧发源地之一。正如民谣唱道的:”深夜三更半,村村有戏看,鸡叫天明亮,还有锣鼓响”。 

而文字史料记载称,乐平古戏是指中国江西景德镇乐平市内所保留大量古代戏台,主要用于演出赣剧用。目前乐平市保存有400多座古戏台。主要为砖木建筑,可以分为宅院台、庙宇台、会馆台、祠堂台和万年台五大类。 

\

正如赣剧有着众多流派和声腔一样,乐平古戏台在统一的地域色彩中,又显示出各自不同的个性风格。这也许就是乐平古戏台建筑艺术的魅力所在。乐平古戏台数量如此之多,建筑艺术如此精湛,许多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乐平是赣剧流行的腹地,而赣剧又是以搬演宫廷大戏为主的剧种,戏台雄伟壮观是为适应演出风格,另外,戏台多说明这里的人好戏。如此解释固然有一定的道理,却不能说明古戏台的全部。中国农村,几千年来始终保持着氏族宗法血缘传统,聚族而居、同姓一村,这种传统又通过宗谱和祠堂不断得到强调和巩固,戏台的出现则使这种传统达到了极致。宗谱是维系宗法关系的纽带,祠堂一般不许外姓涉足,那么,有关宗族的荣耀,小到添丁进口,大到升官显耀,便只有通过戏台向外界尽情地展示。没有一座庄重雄伟的戏台来举行隆重的仪式,是不可想象的,于是,戏台又多了一重功能——衡量宗族经济实力的天平。 由此我们就不难明白乐平古戏台为何多姿多彩,争奇斗艳。宗族间的明着攀比,暗里较戏在戏台的建造上展露得淋漓尽致。有这么一个故事:镇桥神溪华家的戏台建成后,台上正中的匾额上题的是“顶可以”,自满中隐藏着自傲;镇桥浒崦戏台落成后,就毫不客气地题上“久看愈好”;镇桥徐家戏台匾额为“百看不厌”,更有一种自满自得情绪。至于“还眼债”一说,不排除人们对建筑造价和艺术不上档次戏台的揶揄和鄙薄。如今,“久看愈好”似乎真成了已应验的谶语,浒崦戏台已成为乐平古戏台的首席代表,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

乐平古戏台的繁荣与宗法相关的原因应该还有另外一个——攀华宗。各华宗之间平时少不了拉拉关系,联络感情,“走亲走亲,越走越亲”。但宗族之间不象户家,经常有什么生日、上梁、红白喜事。于是,古戏台又成了维系华宗感情的纽带,游台庆典虽然只有一次,但重修庆典,请对方戏班来演演“华宗戏”,却是随时可行的。 

古戏台在乐平人的心目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还来自对神权和王权的崇拜。在当地老百姓心目中,戏台可以镇邪,这一点无论是从戏台的外观还是游台谱戏开台剧目上都可以看出。凡是看过乐平古戏台的人,都不难发现,乐平古戏台的造型受佛教建筑的影响很大。屋脊中央的彩瓷宝顶,其实是一座微缩宝塔,那莲花瓣或螺旋状的藻井,应该是佛座佛髻的启示,鳌鱼来自观音传说,而那飞檐下的风铃铁马则明显是搬自梵宫寺庙。戏台落成,游台庆典的第一出戏必是《九老天宫》,而这是一出戴傩面具表演的戏,驱邪的功用非常明显。 

\

乐平素称“赣剧之乡”,著名的“乐平腔”又称“高腔”是当代赣剧的主要支派。乐平人民酷爱赣剧,村村建有戏台。逢年过节,各乡村竞相开台演戏,代代沿袭。在乐平农村,演戏的由头多得是。每逢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或子弟升学,接风剪彩,新屋落成,婚丧嫁娶以及修谱、开谱,攀华宗,接娘娘,建寺庙,祈福禳灾等等,都要堂而皇之请戏班演出。 

\

每逢开台演戏,村子里便热闹非凡,家家户户宰猪杀鸡,买菜置酒,炊烟不断,三乡五里的亲朋好友都要请来做客看戏。一次演出的时间或三五天,或七八天不等。演出活动夜以继日,村民看戏如醉如痴。凡上点年纪的人无不谙熟剧情,唱做念打,心中有度。随着赣剧在乐平的形成和发展,乐平古戏台也相继出现和增多,逐渐成为与赣剧血肉相连且并驾齐驱的独特建筑艺术。与辉煌灿烂的赣剧相比,乐平古戏台建筑更是灿烂辉煌。经调查发现,全市现有乡土戏台412座,人称"中国古戏台博物馆",其中乐平镇桥镇浒崦村的浒崦古戏台堪称一绝。观赏乐平古戏台同时也令人遥想到当年乡村文化活动之盛况。 

\

韩国全国韩籍华人总联合会总会长、韩国新华报社社长曹明权(右)同乐平市人民政府市长徐辉(左)共同合影留念。 

\

韩国全国韩籍华人总联合会总会长、韩国新华报社社长曹明权(左)同中共乐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群芳(右)共同合影留念。
 

编辑:张梓轩

相关新闻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