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让黄花成为老百姓的“致富花”

时间:2023-01-20 13:22:11人气:7016来源: 中国企业报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左振乾 汪晓东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大同市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考察时指出,“希望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

      两年多过去了,云州乃至大同市的黄花产业发展如何?是否已真正成为了农民们的“致富花”?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赶赴大同市进行了采访。

      昔日黄花成“黄花”

      地理区位优势不明显,产业支撑缺乏,没有充足的人力资源,曾一度成为困扰云州区发展的痛点。

       东出大同市城区,行驶20公里便可直达云州区。这个人口仅15.1万的小城,在过去虽身处煤都,但由于区内煤炭资源缺乏,长期以来只能靠煤炭的副产业——煤炭运输业和传统农业产业发展经济。

      “因煤而生。高峰期,煤炭经济给云州区带来了上万养车户。”晋商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李坚毅对记者表示,依靠运输吃饭的云州人无不对此趋之若鹜,对于收入微薄的农业选项唯恐避之不及。

      云州区瓜园村支部书记李成提起过去感慨颇多:云州区本身经济体量小、产业定位不明晰,人力资源缺乏,这些难题很大程度羁绊着发展的脚步。

      一段时间,挖沙取铁成为常态,生态环境欠账越来越多,云州区传统种植业优势被车轮扬起的滚滚灰尘掩盖。毫不夸张,那些年,家家户户跑运输成为云州许多老百姓家庭主要的收入来源。

      事实上,作为全国黄花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云州区拥有超过600年种植经验。尽管富锌富硒的火山土孕育出的“大同黄花”品相、品质均属优良,但仅万余亩的产量和少得可怜的产值,在动辄月入数万元的“养车大军”眼里杯水车薪,根本不值一提。

      “尽管黄花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但因采摘期短、壮劳力外出务工等缘故,无法形成规模。十年前,全县(云州区)黄花可采摘面积还不到万亩。”李坚毅告诉记者,产量低产值不高是造成年轻人不愿回乡创业的主要原因之一。事实上,尽管产业对路,无人可用亦是当时云州区黄花产业实现规模化的瓶颈。

      不可否认,热络的煤炭势头让云州区的产业定位一时迷失了方向。单一的产业结构让大同黄花产业与向规模化、产业化、效益化的发展失之交臂。

      显然,云州区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提升迫在眉睫。

      总书记的嘱托让黄花重现生机

      事实上,在云州区,像瓜园村和下榆涧村这样的村落还有不少。随着大同黄花扶持政策的不断推进,“大同黄花”品牌价值日渐凸显。

      大同的黄花已真正成为农民手中“致富花”。 数据显示,目前,全市黄花种植面积稳定在26.5万亩,位居全国黄花主产区之首,其中盛产期面积15.9万亩。2021年产量14.1万吨,占全国四分之一左右,全市黄花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0亿元,带动13.2万人增收致富,户均增收5400元。

      事实上,面对资源枯竭,未来城市如何可持续发展,大同市也是迫在眉睫。

      “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成为大同市坚定不移推进煤炭绿色智能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的高质量发展方向。

      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减量重组,大同市60万吨/年以下煤矿退出关闭。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超过700万千瓦,新能源占比达到46.33%。

      “大同蓝”的定位让吃惯了运输饭的云州人彷徨不安。“将来干什么?”成为每个人心中的困惑。

      总书记来了!

     2020年5月1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同市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考察时指出,“希望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

     大同市也向云州区提出了以“绿色、有机、低碳”理念引领农业,用“市场化、工业化、标准化”思路发展农业,推动黄花等主导产业形成规模化发展。

      在距大同市20公里马蹄山脚下,云州区园沃黄花专业合作社是瓜园村较早成立村社一体的合作社。

     现如今,瓜园村累计流转土地1500亩,吸纳5个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带动贫困户355户966人,2021年合作社黄花实现销售收入350万元,带动390名农民在合作社务工,合作社带动瓜园、西沙窝、黑石崖、茹庄和李王涧5个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500元。

      瓜园村村民闫三林说,村里400户几乎全部参与黄花种植的土地流转。他家流转10亩,每年补助加上自留地,大约收入2万—3万元。

      “近年来,云州区采取优化种植,完全实现规模化。”李成告诉记者,产量同比去年增加喜人,产值远远高于往年。“在产品收购中,鲜菜收购价格平均2.5元/斤,对黄花干菜政府实行保护价收购政策,特级品20元/斤,一级品18元/斤,二级品17元/斤。”

      云州区下榆涧村的泽林黄花种植专业合作社杨红成说,云州区全区在产品加工场地等方面越来越完备,日加工能力达到334万斤。

      创新黄花产业链推动黄花产业大发展

      “希望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山西考察调研,为山西的发展指明前进方向。

      如果说瓜园和下榆涧村的黄花专业合作社是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是“老工艺”传承有序,那么云州区黄花产业新发展,则是面向产业链延伸带来“新工艺”的精雕细琢。

      “要实现创新,首要是判断产业链向哪个方向延伸,要对产业变革有正确的理解。”李坚毅对记者表示。

      在云州区坊城新村东的黄花产业园,大同三利农产品公司携手泰瑞集团构建了一个集收购、加工、研发、物流、电子仓储、观光等于一体的黄花全产业链。

     黄花产业园占地面积605.73亩,总投资近1200万元。这样的农业大手笔,不仅为三利农产品公司带来可观的效益,更重要的是带来技术和思维层面的变革。

     记者注意到,大同市乡村振兴局提出,黄花产业链是一个包含黄花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而这四个维度,经过政府推动式的发展,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比较紧密的大同黄花产业链。

      不仅如此,大同市还在全国率先制定了《黄花菜种苗生产技术规程》《大同黄花生产技术规程》,积极推广以蓄水保墒、抗旱抗逆、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增施专用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为主的黄花标准化种植技术,着力提高黄花产量和品质。

      为推动“致富花”产业大发展,2022年,大同市实施了黄花产业链“链长制”,市委常委、副市长担任大同黄花产业链“总链长”,云州区“链长”由区委书记担任,并组建产业链服务团,开展政策咨询、招商引资、技术指导等工作。而“链主”企业以重点项目为支撑,协同创新强链、精准合作补链、企业带动延链,共同推动大同黄花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大同市也为云州区规划了黄花延伸产业链三步棋:加强科技创新研发、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国家级园区建设。

      这些措施的组合拳,让云州的黄花开始漂洋过海。今年,云州区首批500箱3.75吨冰鲜大同黄花出口加拿大;2500箱、总价320万元的大同黄花(干菜)出口日本。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云州区乃至大同市的黄花产业正走在全面推进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效益化的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上,小黄花已真正成为了乡亲们的“致富花”、乡村振兴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