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从技术创新到产业机遇,零碳中国峰会共议碳中和实现路径!

时间:2022-07-31 11:28:37人气:22674来源: 环球评报新闻网

      环球评报网讯|2022年7月30日,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指导,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委会与昌平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未来科学城管委会、昌平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美国国家可持续发展中心(NCSD)、尼尔·布什全球顾问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的“2022碳中和·零碳中国峰会暨第五届中国能源投资国际论坛”在北京昌平未来科学城顺利召开。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共吸引来自全国各地高级别嘉宾150余位现场交流,线上参会人数达到800万人次。
       本次峰会以“科技创新·跨界融合·国际互联”为主题,围绕“双碳目标”,聚集能源行业群策群力,集中布局碳减排新赛道,加快推广绿色低碳领域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开展零碳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构建低碳、零碳、负碳新型产业体系,从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频共振,推动如期实现“双碳”目标。
       促转型,谋发展,国内外嘉宾共话碳中和
       上午的峰会由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委会会长孙耀唯主持。
       开幕致辞环节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史玉波对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指出围绕双碳目标对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要完善战略与政策顶层设计,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原创性、引领性创新突破。未来在先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综合利用,适应大规模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友好并网的新一代电网,新型大能量储能、氢能及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和装备领域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电力系统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可再生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持续提高我国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代表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也借此机会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和企业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外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以来,我们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仍然是碳排放规模最大的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的压力总体上没有根本缓解,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碳排放、碳达峰目标愿景任重道远。与发达国家基本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后转入强化碳排放控制阶段不同,当前我们国家生态能力建设同时面临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根本好转和碳达峰、碳中和两大战略目标,需要全社会更加积极地行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代表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对大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大家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结合本次峰会,“科技创新、跨界融合、国际互连”的主题,王大鹏副司长从三个方面进行表达:一是要坚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可再生能源。一方面,我们将组织加大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攻关力度,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创新机制;另一方面,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着力提升可再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二是要坚持协同融合、培育发展新模式、新业态。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与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发展。三是坚持开放融合、深化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我们将持续参与全球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建设,用好“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平台,打造绿色、包容、“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与重要国际组织和国家间的可再生能源政策对话与合作。
       乔治·布什美中关系基金会主席尼尔·布什表示,地球正在发生变化,气候变化正在对各地造成严重破坏。据科学家称,人类有机会通过减少释放到大气中的碳量来对抗这些日益严重的威胁。目前如此紧迫的状态,以至于人类需要抛开地缘政治、文化和其他差异,尽大家所能改变全球变暖的进程。这也是为什么本次专注于技术创新、跨界融合和国际互连零碳会议如此之重要。气候变化不分国界。并且不应该建造任何墙来阻止一流的技术在任何地方部署。他对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委会的工作表示赞赏,这将是帮助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积极力量。他表示相信他的父亲——美国前总统乔治·H·W·布什(老布什)如果还在世将会鼓励美国和中国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强国,来共同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美国国家可持续发展中心理事会主席米切尔·斯坦利代表美国国家可持续发展中心(NCSD)向本次会议致以亲切问候和崇高敬意,我们非常荣幸能够作为这一重要活动的协办方。他表示NCSD作为能投委的合作伙伴,见证了中国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中国社会各界对减少碳排放作出的努力。双碳是一座桥梁,将任何地方产生的创新,融合到当前适合的国家和地方系统中,实现互联互通。人们正在普遍意识到,双碳目标不只是中国的口号,而是一个令世界人民信服的行动计划。为了实现双碳目标有许多可能的技术路径,而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其中。
       昌平区委常委、昌平区政府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区长杨仁全代表昌平区委区政府向出席本次峰会的全体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昌平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昌平区上风上水,生态环境优良,文化底蕴深厚,创新资源富足,自古就有“京师之枕”的美誉。近年来,昌平区紧抓“双碳”战略机遇,聚焦先进能源这一主导优势产业,在能源互联网、氢能、先进储能等领域谋篇布局。区内汇集了能源企业680余家,是北京市能源创新要素最富集、能源企业最聚集的区域。2021年全区规上企业实现收入2477.3亿元,同比增长36.5%,成为支撑北京市能源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主旨演讲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发表了题为《碳中和目标的几点认识》的演讲,他表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减排幅度大、转型任务重、时间窗口紧,这是我们面临的几个挑战。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占到全球的27%,其中的能源活动排放二氧化碳101亿吨,占到全球能源活动排放二氧化碳总量的30%,人均温室气体排放达到10吨,是全球人均平均值的1.5倍,超过英国、法国这些发达国家。目前我国减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于:产业结构偏重,比如第二产业贡献GDP40%,能源却消耗68%。能源结构偏煤,一次能源煤炭占比56%。综合效率偏低。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只有三十年时间,发达国家一般是五十年到七十年,所以我国低碳转型的挑战是很艰巨的。实现双碳目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长达几十年的科学转型过程,政策性很强,需要积极而稳妥地推进,既要防止一刀切和简单化,同时也要防止转型不利带来落后和无效投资。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周孝信发表了题为《双碳目标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研究和思考》的演讲,他表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基础,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多能互补综合能源,数字化智能化智慧能源,清洁高效低碳零碳,高韧性安全可靠是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特征。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着严峻挑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的五项性能要求:灵活性、韧性、稳定性、可靠性、经济性。灵活性是电力系统保持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因为新能源的比例越来越高,所以就把这个要求单独列出来,这是我们提供灵活性资源的巨大需求。韧性是电力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必备条件,一定要做准备,所以对新型电力系统来说,气候的变化、气候的敏感,韧性需求就更迫切了。至于稳定性是过去我们最多的,但新型电力系统主要是高比例的电力电子装备,新能源比例高带来了大量直流输送,产生了很多新问题。可靠性和经济性同样面临着响应的挑战。
       主题报告环节由落基山研究所常务董事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婷主持,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副总裁叶凡,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品牌总经理霍焱,液化空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路跃兵,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技术总监李军,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智能光伏营销总监郭琪围绕“绿色+数字”的转型发展理念,分别从“风、光、氢、储、数字能源”的角度分享了目前最先进的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副总裁叶凡发表了题为《智慧能源创新模式及场景应用》的演讲,他表示明阳集团是做风电装备行业的头部企业,过去几年一直布局风电、光伏、氢能,探索能够在不同装备之间实现复合应用,从而达到零碳排放的应用模式。风光储氢方案的目标是在保证用电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清洁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降低全社会的综合用电成本。我们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匹配不同解决方案。当前的源网荷储主要采取一体化模式——中国的特征很明显,资源大多数在西北区域,但在负荷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这造成了供需不平衡,需要省为单位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接下来就是县市级,因为每个省市发展都不平衡,有的是典型资源好的、消纳差的,有的是消纳很好,但没有可再生能源资源。未来在双碳目标的指导下,实现县市一级的一体化开发,包括高渗透力、可再生能源的接纳,包括降低网损、提高电能质量和可靠性,实现县市级的一体化是重要的发展方向。更小的单位是园区级的,比如昌平未来科学城的工业园区,实现一体化的运行,通过匹配一定的风光储氢,能够让园区绿电的比例得到提升,用电成本有所下降。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品牌总经理霍焱发表了题为《绿色能源助力零碳发展》的演讲,他表示要想实现碳中和,还要经过四个阶段:首先是当前阶段,需要通过完善制度以及各种调配手段灵活调度各种资源,使新能源发电作为一个供给手段在现有的能源体系中起到更好更重要的作用。第二是大力发展抽水蓄能,解决风光不能持续供给的痛点,抽水蓄能也是一种经济环保的手段,可以在不损害现有水资源的情况下作为重要的调节途径。第三是实现化学储能的经济性,使化学储能的成本大幅度下降,未来通过便宜的化学储能提供更强力的电力调节能力,最后是要实现工业以及建筑领域的深度脱碳,只有在供给侧和消费共同努力,才能使双碳目标最终实现。
       液化空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路跃兵发表了题为《创新助力碳中和:氢能案例》的演讲,他表示我们必须进行技术创新,不管是提高能效还是提升产业结构中高技术产业的比重,或者实现能源转型,最根本、最关键的就是技术创新。过去的能源是基于资源的占有,但未来能源的竞争力取决于技术创新,这种转变使外国无法对中国进行控制和占领,所以技术创新就变得非常重要。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如果我们的发展方向是绿氢,就是太阳能、电解水制成氢,然后氢再应用于交通工业各个领域,事实上这是最清洁的能源。氢能还具有单位能量密度最高的特点,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是氢燃料推动火箭上天,而不是汽油。氢能还是一种大规模的储能工具,把西北的风能太阳能制成液氢输送到东部,其实就是一种零碳的石油。由于这些特点,氢能产业链很长,具备应用范围宽和技术壁垒高的特点,很多环节都亟需实现技术突破。
       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技术总监李军发表了题为《重力储能技术介绍》的演讲,他表示储能路径一般有热储能、电储能和氢储能,电储能又分为机械储能、电化学储能和电磁储能。而重力储能和抽水蓄能类似,是全新的机械储能技术,就像可再生能源,需要的时候可以转化为电能释放,充电的时候系统驱动电机,能够对能量进行存储,系统可以转化为发电模式,整个充放电过程由人工算法,系统根据电网和用户需求进行调度,可以调节电网功率平衡,提高可再生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电力系统稳定性,包括将发电侧产生的电力转化为重力储能进行存储,用电高峰期也可以转化为电能,通过对电能的存储与释放实现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重力储能2020年在瑞典实现首台套并网,2022年由中国天楹引进中国。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智能光伏营销总监郭琪发表了题为《发展数字能源产业,共建低碳智能世界》的演讲,她表示除了低碳化,智能化也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现在各个企业、各行各业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而且行业也在全面上云,预计2025年IT上云比例会达到65%,对齐双碳目标,我们需要碳中和相关技术在未来一段时间从整个技术成熟向整个产业成熟进行蜕变,帮助我们国家探索一条可行的碳中和路径。我国在“十四五”明确,碳中和的关键就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我们认为这套系统有四高特征: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因为从发电侧来看,风电、光伏和储能已经代替传统的化石能源成为主力能源,用电侧的电气化是关键,我们已由原来的单一能源消费变成能源消费和生产相结合。高比例的电力电子装备,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一定是有多个分布式能源系统构成,也是源网荷储协同的系统,都会构建在我们电力电子的装备上。高度的数字化和高度的智能化,因为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由多个分布式能源系统构成,如何对这些分布式能源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就需要依托我们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手段,才能使得整个电力系统走向自动驾驶,实现高度自治。
        零碳发布活动重磅呈现
       《2022“零碳中国”优秀案例及零碳技术解决方案》发布

       要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实施“零碳中国”行动,技术的创新和实践应用是重中之重。为切实践行“双碳”战略,总结推广优秀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探索不同应用场景的最佳解决方案,积累实现零碳之路上的成功经验,能投委自2020年发起了“零碳中国”优秀案例及技术解决方案征集活动,得到了地方政府、央国企、民企、外企及高等院校等单位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共收到案例和解决方案申报文件130多份。能投委专家组经过深入讨论和研究,选择其中具有一定示范意义或推广价值的案例及解决方案,编制了《2022“零碳中国”优秀案例及零碳技术解决方案》,并在能投委副会长、国家能源局法制与体制改革司原副司长丁志敏女士的主持下正式发布。
       “中国投资协会零碳中国研究中心”成立
       会上,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永贵主持了“中国投资协会零碳中国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为积极践行“零碳中国”理念,加快推动中国碳中和产业绿色投资的创新发展,经中国投资协会批准,正式成立了中国投资协会零碳中国研究中心,由能投委秘书处负责中心的具体业务工作。零碳中国研究中心将积极开展碳中和理论、技术、标准体系的研究以及成果应用推广,通过构建碳中和产业资源服务公共平台,推动碳中和产业各方在具体应用场景下深度融合发展。

 

 

       2022年度第一批“零碳中国”评价标准启动
       标准化不仅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技术手段,更是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的有效技术途径。自《零碳中国倡议》提出以来,能投委就积极开展了“零碳中国”标准体系的研究工作。本次峰会上,在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永贵的主持下,2022年度第一批“零碳中国”评价标准正式启动,包括“零碳园区”、“零碳工厂”、“零碳乡村”、“零碳数据中心”以及“能源企业ESG”等评价标准。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董事长黄世元代表“零碳中国”标准体系的主要编写单位进行了发言。

 
       思维碰撞,专家学者激烈讨论
       下午峰会是专题对话环节。在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戴彦德的主持下,中国电科院碳中和中心主任周勤勇、华北电力大学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王鹏、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部副主任王跃峰、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总工程师贺小兵、港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晶、施耐德电气全球供应链中国区能源经理李喜峰、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副会长赵风云就议题一“新型电力系统与现代能源体系”进行了精彩的讨论。
       在碳中和技术与绿色投资中国解决方案专题对话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金涌发表了题为《2060中国碳中和思考》的演讲,在中金研究院执行总经理陈济的主持下,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委会副会长、国能生物发电集团有限公司庄会永、西门子智能基础设施集团总监郎川锋、长城证券产业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培培、能源基金会(美国)北京办事处工业项目的主管蔺梓馨、中建材联合投资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蒋洋、北京君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君廷、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董春江就碳中和与绿色投资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精彩纷呈。
       此次峰会上产学研各界代表畅所欲言,围绕“双碳”目标、能源科技创新、新型电力系统、现代能源体系、绿色投资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碰撞”出许多创新性的思路,现场嘉宾交流气氛浓厚,线上观众也积极参与交流,收获颇丰。未来,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委会与昌平区人民政府将在有关部委的指导下继续积极联合社会各界,充分发挥北京昌平区以“能源谷”为核心的良好产业生态氛围,立足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枢纽型主平台,聚焦绿色低碳发展和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携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能源谷”,助力北京高质量发展,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突出贡献。(编辑:komoe)